设为首页 | 收藏本页

头条推荐
当前位置:首页>文体>
    【光明论坛】以中华体育精神铸魂育人
    文章来源:光明日报 作者:

    作者:李红霞(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)

      全国两会期间,体育仍是会场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。与此同时,3月8日,巴黎奥组委正式向世界公布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时间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,发展体育事业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具有重大作用。

     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充分发挥其提升民族自信心、增强民族凝聚力、展现民族精气神的重要作用。2019年2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时指出,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弘扬体育道德风尚,推动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协调发展,加快建设体育强国。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“为国争光、无私奉献、科学求实、遵纪守法、团结协作、顽强拼搏”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,弥足珍贵,要继承创新、发扬光大,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融入高校思政教育,展现鲜明时代价值。

      挖掘体育自身思政元素,完善以体育人的特色资源,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。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、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,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体育自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,不仅育体、育智,还能育心、育德、育美。中华体育精神在涵养道德、健全人格、振奋民族精神、塑造国家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,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思政资源。因此,在教学实践中,要坚持改革创新,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,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。

      梳理中华体育精神,丰富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核。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,它使体育文化有了灵魂和核心。首先体现为微观层面的运动项目精神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中国乒乓球队、登山队所取得的成绩增强了民族自信。八十年代,女排精神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,奏响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标识。进入新时代以来,胸怀大局、自信开放、迎难而上、追求卓越、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,不断推动中华体育精神向前延伸。体育因其生动活泼、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广受人们喜爱,因其润物无声的育化特点而成为有效的隐性教育形式。新时代的学校体育,体教融合的重心不再局限于运动技能,而是体育精神的塑造。体育思政资源的开发利用,为体教融合提供了有力抓手。

      打造高质量体育思政智慧平台,放大体育思政的效果空间。将中华体育精神课堂从线下延伸到云端,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拓展了以体育人的网络空间。数字人、3D建模、VR交互体验、模拟游戏的应用,给学习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。实物展品、史料图片的数字化存储和展示,延长了史料文献的寿命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,使体育思政资源动了起来、活了起来,放大了以体育人的实效,加深了人们对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价值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,实现了以体育人的价值最大化。

      未来,要不断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拓宽路径,按照“联动共建、多向发力、服务为本”的思路,由政府部门、高等学校、社会组织合力构建“政校社”联动型中华体育精神传播方式。充分重视中华体育精神进课堂,统筹高校体育专业资源,通过编撰科普读本、组织社会实践、开展志愿活动,推动中华体育精神的校园传承与社会传播,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中华体育精神的种子、长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参天大树,为持续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。

    上一篇:【文化评析】“成年人的少年宫”不妨再多一    下一篇:《祖国》记者乔海印:追求公平正义 不负韶
版权所有:都市导报 联系QQ:1530409837